共用方式為


現場筆記變幻莫測的未來

Romi Mahajan

哲學家 暨經濟學家馬克斯曾在手記中寫道「一切堅實事物終將煙消雲散 (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) 」。當時在 19 世紀的中歐,各種社會分野都因為工業化與資本主義而起了變化。這一段強而有力的見解,闡述了區隔與分野並非永恆不變的真理,這在許多形式和情境中都獲得印證,技術領域也不例外 — 在這個世界中,只有變化才是永恆的真理。

在此發展迅速的產業中,沒有什麼比消費導向技術的興起更能說明變化之快速 (以及我們為了應付此變化而面臨的挑戰)。事實上,IT 已經變得「消費化」,而且變化的主要跡象分散在私人生活的各個領域,並對工作與生活兩方面都造成巨大影響。這個現象以下列幾種面貌顯現:

  1. Web 2.0 世界是關於讀/寫網際網路;寫入網際網路可說是作者同時扮演消費者的角色。
  2. 消費者應用程式與技術儼然形成商業的「光環」效應。
  3. 網際網路的核心配置因為 IT 消費化的現象而經歷規劃與考驗。
  4. 諸如支援工程師等 IT 結構必須根據家用與商用技術之間模糊的分界來進行規劃、應付與學習。
  5. 決策者本身也是消費者和專業人士。
  6. 個人「最愛」的技術幾乎都是消費者產品,而非商用產品。

這個趨勢的意涵深遠,而各種分類是可互換的,從很多例子都可以看得出來。我在科技公司上班的朋友說,他們公司的所有服務電話中有高達 8% 的來電是關於 iTune 更新。Cisco 白皮書《Exabyte 時代》(The Exabyte Era) 開宗明義就點出兩個重點 — 資料流視訊不會拖垮網際網路,而且 YouTube 只是個開始。據 NDP Group 報告指出,Apple Corporation 光在 2007 年 3 月間幾乎是達到零售膝上型電腦 10% 的市場佔有率 — 這都要拜 iPod 的光環效應所賜。Microsoft 大量投資遊戲、音樂、數位相機和視訊裝載等領域。而且今日的公司乾脆在《第二人生》(Second Life) 遊戲上開會。

此外,科技品牌已經昇華並廣泛使用,成為永垂不朽的表徵。人們「Google」各種人事物,談論著 iPod,窩在「myspace」,還有玩「Xbox®」。人們與科技之間建立情感交流,而這份感情寄託的影響所及從辦公室、家庭、再回到辦公室,然後移情到創造這些裝置、應用程式、網站及社群的公司。當我們形成觀感時 — 好的、壞的或不好不壞的 — 這些觀感會同時存在於我們的私人與工作形體中。

因此,與私人相關的事物變得更複雜。如果公司打算與時漸進迎接這些挑戰來調整訊息、表達親密性和關懷客戶,就必須進行底層的文化變遷。之前,當角色專門化尚淺時,通用訊息是行銷的中流砥柱。但是近年來情況丕變,「焦點」訊息開始風行,如雷射般精準的定位對照工作職稱、目標群區隔、公司規模和特別技術等分類。但是其中遺漏了一個事實,就是的確一切堅實的都煙消雲散了,而且訴諸大眾的私人/消費者具象,而就這是建立關聯以及引領趨勢的方法,而且是唯一的方法。

變幻莫測意味著互換性以及缺乏硬性的類別分際。換言之,我們不應該在消費者與商用技術的定義之間築起高牆。IT 消費化時代已經來臨,而未來的確是變幻莫測的。

Romi Mahajan 在 Microsoft 擔任技術聽眾與平台行銷 (Technical Audience and Platform Marketing) 小組的行銷總監。Romi 在政治、環保、技術及社會等多方領域都曾廣泛發表過文章。

© 20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and CMP Media, LLC. 保留所有權利;未經允許,嚴禁部分或全部複製.